阅读历史 |

第 79 章(2 / 4)

加入书签

带着阿耶上街,别人会不会以为我是他孙子啊?”

秦氏被逗得直笑。

和秦氏聊了小半天,孙思邈还是没回来,李承乾合上本子站起来:“我去找找孙阿翁。”

秦氏要送李承乾出去,李承乾摆摆手:“不用送我哒!”

蹦蹦跳跳自己走了。

李承乾又跑去李世民书房,孔颖达在外面有房子,来秦王府一般是见李世民,很少去别的地方走动。孙思邈找他的话,要么来书房,要么就是在出入府的路上。

结果书房也没找到人,不仅孙思邈和孔颖达不在,李世民也不在。

最后李承乾沿着孔颖达出入府的路找了找,在附近的亭子里看到孙思邈和孔颖达,李世民也在。

亭子里

() 几个人也看到了他,连忙招呼他过来:“郎君怎么来了?”

“我来找孙阿翁哒!”李承乾噔噔噔跑过去,一眼就看到放在桌子上的手稿,是那天在孙思邈处看到的那本,恍然大悟,“孙阿翁找孔先生学写书吗?”

孙思邈笑着颔首:“听了大郎君一席话,我倒想试一试,只是从前没写过书,也不曾想过怎么写,就跟孔先生学习一二。”

孔颖达微微一笑:“孙先生太谦虚了,这书已经初具规范,我也帮不了什么。”

“孔先生才是谦虚,您可指点了我不少。”

“说不上指点……”

李承乾在李世民旁边坐下,小脑袋随着二人的话转来转去,过了一会儿他摸摸有些酸痛的脖子,小声跟李世民吐槽:“孙阿翁跟孔先生在一块,也变得规矩了。”

“规矩”这个词在孔颖达和李承乾之间,可实在算不上褒义,话音戛然而止。

李世民这才问李承乾:“你找孙先生干什么?”

李承乾便把太医署的事说了,问孙思邈:“孙阿翁,你愿意吗?”

众人:“……”

李承乾见大家都看着他不说话,茫然道:“是不是不太好啊?孙阿翁不愿意的话也没关系哒,我去和阿翁说!”

众人:“……”

太医专门为皇室服务,一般不能给别人看病,就连朝廷重臣要想请太医看诊,也得经过圣上允许。

当然了,太医署不是太医院,或许没那么严格。且按李承乾的意思,孙思邈主要负责修书和教学,跟一般的太医不太一样。

但是不管怎么说,圣上允许孙思邈在太医署当差的同时,还能经常出宫看诊,也算是破例了。

有几个人能让圣上破例呢?

李承乾还这么轻描淡写,如果孙思邈不答应就要推掉,实在是……

孙思邈和孔颖达都有点反应不过来。

李世民倒没那么震惊,他惊讶主要是因为不知情,昨天李承乾突然不让他帮忙送贺礼,还说要找李渊,他也没当回事,谁知道李承乾居然是为了这个。

回过神后,他笑眯眯看向孙思邈:“孙先生是什么意思?”

孙思邈能有什么意思?当然是答应啊!

换成之前,他说不定还会犹豫一下,以前不想进太医院,是希望多接触病例,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。也是闲云野鹤惯了,不想卷入朝廷的纷争之中。

但现在他想写医书了。

李承乾说得对,当大夫和写医书是不一样的,他做为大夫,只要自己会治病,能把病治好就行,写医书却要让别人能看懂学会,这就要在教学中寻找经验。

此前他一心钻研医术,为避动荡的朝局而隐居山中,并没有收过徒弟,虽然教过三个儿子医术,但并不系统,经验也说不上丰富,这个机会正是他需要的。

李承乾又给他争取了这么好的条件,既有人帮忙修医书,还不用担心被束缚,还能和诸多厉害的同行交流,对提

升医术也有帮助(),

(),

孙思邈倒不怎么在乎,他若是想当官,也不用等到现在了。

对李承乾拱手:“老朽多谢大郎君美意!”

李承乾美滋滋:“不用谢,应该做哒。”

见到孙思邈,李承乾就想起李恪的阿姨,想问问杨氏是不是得了相思病,但见李世民也在,就默默把话咽了回去。

他拿了块点心啃着,好奇地问:“孔先生今天怎么来了,是为了三弟和四弟吗?”

孔颖达不明所以,他来王府与三郎君和四郎君有什么关系?

李世民轻咳一声:“阿耶那天跟你开玩笑的,青雀和恪儿的先生已经找好了,没想着请孔先生回来。”

李承乾:“……”

孔颖达:“……”

李世民:“你那土豆马上就要收了,正是要紧的时候,阿耶可不会干这么不靠谱的事。”

李承乾轻哼一声,心说阿耶就是不靠谱。

孙思邈听得一头雾水:“土豆是何物?我行医这么多年,竟从未听说过。”

不是孙思邈自视甚高,他学医这么多年,不说对各种植物和动物了如指掌,但确实很少遇到他不知道的动植物了,不免来了兴趣。

孔颖达没说话,看李世民和李承乾,土豆这事要不要透露出去,还要看这两位的意思。

李世民哈哈一笑:“是承乾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