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十八章 《国史》与《战国论》(1 / 2)

加入书签

厉淳罡听到林柯的回答,点了点头。  “是的,你先把这些史书读完。”  他看着林柯的看向那史书火热的眼神,不由得笑了笑。  “老师,那我可以开始了吗?”林柯看着那些书,挪不动步子了。  “当然。”厉淳罡回答,然后向着屋外走去,走到门外转身忽而又对林柯说:“你别光呆在屋子里,拿着书过来,石磨还没人拉。”  “好。”林柯闻言只得在史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书,然后走出屋子。  还得边干活边看书啊……  不过人家也没义务给自己免费看书,就当做打工挣“书”吧!  当他走出屋子,就看到厉淳罡光着膀子端了一盆黄豆,拿着个小扫帚站在石磨旁。  林柯走过去,直接插入上石磨的木杠前,手放上去就要发力推起来。  “你小子要干嘛?”  厉淳罡的声音传来。  “啊?”林柯一脸疑惑地看向厉淳罡:“不是推石磨吗?”  “是要推石磨,但是谁告诉你是右绕转磨?石磨是要左绕!”厉淳罡出声说道:“你别像那些腐儒一样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!”  林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。  他这才想起来,前世也看过相应的知识,石磨因分上下两部分,其中间接触部分花纹是根据逆时针来雕刻的。  如果右绕就顺时针来动,石磨就没有办法工作,谷物就会顺着中心跑去。  左绕则是逆时针,因石磨接触出是逆时针花纹,从而石磨才能正常工作。  林柯赶紧换位置,站在木杠左侧,手扶在上面问道:“老爷子,我可以动了吗?”  厉淳罡点了点头但严肃说道:“记住,我只负责教你,伱能学成什么样看你自己,也与我无关。”  林柯闻言点了点头,双手扶着木杠用力推去,石磨缓缓动了起来。  还好林柯这具身体练过一些武,身体还是比普通人要好一些的。  石磨转动了起来,林柯没有觉得有多重,还能应对。  “那你开始看书吧,记得集中心神。”厉淳罡就站在旁边。  林柯闻言,从怀中一手取出刚拿的书。  书名《战国论》。  林柯有些惊讶,他惊讶的是这竟然是战国二字,随后一手握书,用大拇指翻书。  一开始看书,林柯自然而然就沉浸了进去。  入目第一句:“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。”  当林柯翻开时,发现这本书竟然记录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初期。  往下看去。  “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,周君患之,以告颜率……”  厉淳罡看林柯开始看书,就直接坐在石磨上。  然后林柯感觉到手中木杠便重,便看向石磨,发现石磨上坐着厉淳罡,就收回视线看书。  “齐王大悦,发师五万人,使陈臣思将,以救周,而秦兵罢……”  两个人所在的院子,一个静静坐在高处,一個站立着一手推磨一手持书。  厉淳罡没有说话,林柯也没有说话。  院中只剩磨盘转动摩擦声,和脚步声,以及轻轻的翻书声……  正午。  低眉打着瞌睡的厉淳罡坐在石磨上,眼眉低敛。  “师傅,厉师傅。”  林柯声音在厉淳罡耳畔响起,缓缓睁开眼。  看到厉淳罡醒来,林柯笑着说道:“师傅,已是正午,书第二本已经看完了,豆子也磨完了。  原来厉淳罡的盆下有一小孔,下面结束豆子也随之下落,所以厉淳罡睡着,豆子也在自主填眼。  就像给瓶子灌满水,瓶子下钻一小孔,打开瓶盖自己漏水而浇水一样。  厉淳罡点了点头就下了磨盘走向屋子,走了一半又停下脚步看向林柯问道:  “你说你已看完两本?哪两本?”  “啊?”林柯正在收拾磨盘上的黄豆残渣,停下手中的动作,直接答道:“《战国论》和《国史》。”  厉淳罡愣了一下,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林柯:“你这么快看完,记住了吗?”  “八九不离十。”林柯笑着点了点头。  “那么快……”厉淳罡眼神古怪:“那我考考你!如果你没答上来,你就今天就继续磨!”  随后厉淳罡便向林柯提问林柯两个《战国论》的问题。  分别是,秦军攻宜阳后发生了什么事?昌他为何会死于西州?  林柯听到厉淳罡的问题自信一笑,缓缓开口答道:“秦破宜阳后,因景进兵而……昌他因冯且献计,冯且先……”  厉淳罡表情没有丝毫变化,继续问道:  “苏泰如何游说的秦惠王?你对此有何看法?”  询问林柯看法!  前一个问题是看过《国史》中的背诵,而后一个问题是考题。  但林柯自信笑容不减,自信答道:“他对秦惠王说‘王之过……我认为苏泰所作所为,只是书生谋生而已!”  不说这两个世界有类似的历史重合,就说是听说读写这一块,林柯也自认不是很差。  “嗯。”厉淳罡并未评价林柯的叙述,而是看了一眼林柯就转身进入屋内。  林柯站在原地,心绪远不像表面那般平静。  他转身边清扫石磨上的黄豆残渣,边想着刚才书中的内容。  这大魏圣朝之前,历史竟然与上一世几近相同。  当然了,其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。  就说不同处。  比如这超凡脱俗的力量!  齐大眼、林尚书等,一个个都有非凡的力量,这种力量不符合他前世的物质世界基本物理学定律!  除了力量之外,还有一些历史线也有区别。  就如《战国论》中最后的记载,孔子竟然也在这里出现了。  孔子,孔圣人,原名:孔仲丘。  孔圣人干了什么?  除了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