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 90 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【所以贞观十七年,唐太宗痛苦难忍想要自杀,除了亲子谋反相残外,还因老臣背叛,及旧臣相继去世。

如贞观十七年,魏征去世。

遥想当年唐太宗与侯君集、尉迟敬德等武将,率军沐血战场,同历生死。

在文学馆内与十八学士谈笑风生何等潇洒,到了晚年故人却渐次凋零,人心渐散。

唐太宗痛苦不堪,面对侯君集的留一条血脉的请求,最终还是选择同意】

刚到壮年,正欲大展宏图的李世民,突然听到自己晚年心境一愣,还未等他有所反应,就听到天幕继续讲述:

【这一年唐太宗从意气风发到萎靡孤独,回顾身旁,无人可解他心中郁气,只能在佛法中找寻慰藉。

但他终究是一国之君,亿万民生挑在肩上,还是要打起精神处理朝政之事。

但老战友的背叛还是让唐太宗心境起了变化。

我们曾经共历生死,为何要背叛朕?

惊疑之下还牵连到去世的魏征身上:因为魏征曾言杜正伦及侯君集有宰相之才。

而如今他们都参与太子谋反,所以你魏征是不是在骗朕?

是不是结党想要逼迫朕?

然后又发现魏征有私示谏言的举动,颠覆谏臣形象,更是打击到唐太宗。

愤怒之下的唐太宗,直接撤销赐婚决定,还推掉为魏征写的撰碑。

之后又后悔了,嘴上说着‘没有人如魏徵那样上谏’之言,下诏把碑扶正】

天幕顿了顿加重了声音:【可以说贞观十七年,是唐太宗的人生转变的重要一年】

魏征听到自己去世时间,微微愕然:原来自己只有十五年好活了吗?

接着又听到自己私示谏言,原本不大的眼瞬间扩展,只觉得喉头一紧,连摆手:谏言除了给陛下观看外,他怎么会私示外人?

他慌忙地望向李世民,期望能表示自己无辜。

不等李世民说话,长孙无忌就皱着眉头:“魏玄成,你竟然想踩着陛下名史?”

谏言私示给谁看?

给朝野、史官观之吗?

想到他平日诤诤谏官模样,私下却有违谏官骨气。

长孙无忌心火猛增,将自己未来跌重的郁气全发泄出来:“难怪你动不动就劝解,引得陛下发火生气,就为了向他人展示你谏言能力。”

收拾好心绪的李世民朝下跪的魏征摆摆手,吩咐身体侍从:“听了半日也累了,传人送些膳食上来。”

他看了眼魏征又接着道:“每人上碟醋芹,哦,魏卿除外,他不吃这个。”

听到醋芹魏征跪着往前挪动了两步:“不不不,陛下所赐,臣...臣当吃,当吃。”

见他急不可耐的表情,长孙无忌瞬间消了火,把话凑了上去:“明年要对突厥用兵,能节俭一点是一点,既然谏大夫你不喜醋芹,那便为国节俭了这钱,不正应了你平日劝陛下

的话?()”

喜爱、超爱、极爱醋芹的魏卿:....臣要吃醋芹,没它不行!!!

【贞观十七后,唐太宗的动作陡然加快。

朝堂上不断打压李泰的支持者,如刘泊、岑文本、崔仁师等寒门力量,加大力量扶持关陇勋贵,不听长孙皇后临终之言。

把长孙无忌提拔到核心地位,为太子积累政治力量,可惜最后权高跌落,反失了性命。

对于贞观初期犯颜直谏的风气,后期已经渐渐消散。

即便在贞观二十年,唐太宗下令‘百官直言诏’,让他们言自己过失,却无一人如魏征、岑文本那样犯言直谏,取而代之的是长孙无忌等人百般逢迎,言陛下武功文德毫无过失。

后来房玄龄临终前上书:请陛下不要攻打高句丽,爱惜民力】

天幕上展出房玄龄最后一道奏疏,李世民怔愣地看下莹白上的墨字:

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,拓土开疆亦可止矣。且陛下每决一重囚…重人命也。今驱无罪之士卒…独不足憨乎!

李世民下意识地望向宰相房玄龄,流泪长叹:玄龄,这是你平生唯一一次向朕上书的奏书吧?()”

房玄龄素来谨慎,平日里让他谏言,总是闭口不谈。

没想到临终还是打破了他的坚持,用身后名为他谏言上书。

他无力地坐坐倒在地,愣愣道:“你们都走了啊!”

跟魏征一样,离朕而去了!

原本群臣在思索长孙无忌位高跌落一事,听到陛下的话,顿时红了眼:他们比陛下年长许多,自然要先一步离世。

他们走后,还有第二个魏征,第二个房玄龄来辅助陛下吗?

大唐又该如何呢?

而被点名逢迎向上的长孙无忌,涨红了脸:谏鼓空悬,逆耳之言难听,但为大唐安稳,素日他也曾向谏言,怎么到后人嘴里,成了佞臣呢?

贞观二十年的风气,到底变成什么样?

【唐太宗还是没有听取他的临终遗言,挥兵北征高句丽。

为何唐太宗要坚持征兵讨伐高句丽?

除了国家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